学生职业规划

时间:2022-03-25 14:11:51 职业规划 我要投稿

【精华】学生职业规划范文汇总6篇

  在我们无暇顾及时间时,时间早已匆匆流逝,我们又将迎来全新的工作和生活,需要认真地为此写一份职业规划。职业规划的开头要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职业规划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学生职业规划范文汇总6篇

学生职业规划 篇1

  据各类文献资料研究显示,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效果并不乐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的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与课程过于陈旧,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会,利用互联网实现与教育事业的结合,丰富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与课程,开辟出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体系,对于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大有裨益,指引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选择就业,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现阶段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现阶段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现状

  1、职业规划偏离实际,缺乏目标性与整体性

  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大多养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大学生很难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我国大学生忽略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由于大学的自主学习环境,大学生很难去了解、认识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

  2、大学生角色定位模糊,自我剖析不足,不了解社会职业需求

  大学生在角色转变过程中往往会对自身定位模糊,他们很难做到自我剖析,不能透彻全面的分析自己的性格、能力与优劣势。不仅如此,大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关注度低,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所需人才和职业的类型。

  3、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缺乏系统性,测评体系不完善

  我国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大多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授课教师主要是学校辅导员,其专业知识水平存在一定的.短板,使得课程相对枯燥,实用性较低。与此同时,我国高校职业规划教育课程还缺少专业的测评软件,测评体系亟需完善。

  (二)现阶段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

  (1)社会环境存在较多不良因素。大学生由高中相对封闭的学习环境进入到与社会环境有较大关联的大学,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均处于建立和发展的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同时也缺乏理性的判断与自控,非常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加之社会存在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初入大学的学生极易产生错误的、极端的价值观念。

  (2)职业规划教育体系不完善。职业规划教育不能仅仅开设理论教学课程,实践教学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但是目前较多的高校并不能较好的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力度不足,实习基地的建设也存在诸多不足,不稳定、缺乏层次和系统。在授课教师环节,高校具有浓厚的师资优势,但是教师参与职业规划教育的积极性并没有充分的调动。

  (3)家庭因素。在家庭中,父母的言语与行为对孩子都是有影响的,子女的职业意向受到父母职业态度的影响。父母在孩子的职业规划中应起到辅助、榜样、引导的作用,通过正确的方式科学的启发孩子进行职业规划。

  2、主观因素

  当大学生毕业面对职业的选择时,基本会表现出两种倾向:一、过于自信,高估自身的能力,好高骛远,对职业的选择期望偏高;二、得过且过,以完成学业为主要任务,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要求很低,不在乎选择的职业是否适合自己。

  在各大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往往与就业指导混为一谈,甚至成为了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部分或者延伸,授课内容偏离职业选择,转而成为求职技巧的指导与学习的课程,甚至有的高校开设职业规划教育仅仅是为了举办职业规划大赛。

  二、“互联网+”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策探讨

  “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和出发点,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并充分发挥这种优势,与其他的产业有机结合,逐步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这种经济形态下,生产要素得到优化,业务体系进一步更新,商业模式得到重构,其最终就是要实现产业升级带动生产力的发展,完成经济的科学转型与升级,增加社会财富。

  (一)依托“互联网+”构建在线教育模式

  对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高校可根据不同的年级制定不同的课程计划与体系,将各种课程资源上传到云端供学生在线或者下载学习了解,同时学生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课程结束时,学生可以在线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这样的在线教育模式不仅能够解决高校师资紧张的问题,更具有较强的个性化,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具有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借助“互联网+”推行新型教学模式与方法

  借助互联网技术推出职业规划教育课程的网上模拟系统和互动系统,使得学生能够在网络虚拟的环境中进行逼真的职业规划,体验职业规划及就业创业的过程。这就能够通过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增加了职业规划教育的实践性。

  (三)基于“互联网+”建立职业规划教育平台

  基于“互联网+”建立职业规划教育的网络平台,对于授课、学生学习、实践、交流、统计分析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此网络平台可包括以下模块:

  1、测评模块。实现学生的在线自我职业测评,从心理学角度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的性格、气质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等,并储存学生的测评结果。

  2、储存模块。学生进行进行职业测评后,系统自动储存结果并形成专业的职业规划报告,以方便后期查看和数据分析。

  3、信息交流模块。开设信息交流模块,学生可以将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交到平台,向同学和老师求助,实现全校师生在线交流。

  4、求职信息模块。设置求职专属模块并做好职业的分类,将各种社会上职业的需求信息进行发布,以供学生选择并进一步求职。

  5、附件模块。附件模块主要提供一些求职技巧、简历模板等,可供学生自行下载,方便学生职业规划过程中的需求。

  三、小结

  通过上文的分析,“互联网+”已成为各类产业发展所依托的强有力的平台和技术,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事业关系到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对职业规划教育进行模式和方法的革新是目前面对的较大的问题,高校需要抓住目前所具有的机遇,实现职业规划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美好的未来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蒙丽莎.低年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xx,(05):42+41.

  [2]張丽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思路[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xx,(05):124.

  [3]宋文娟,杨因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运城学院学报,20xx,(02):84-87.

  [4]王辰.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就业规划指导工作思路[J].教育观察(上半月),20xx,(09):73-74.

学生职业规划 篇2

  20xx级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于5月7日圆满完成。通过举办大赛,帮助学生尽早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引导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和理念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就业为主动择业。通过大赛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职业规划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唤醒大学生的就业自助意识,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现就大赛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赛前在院团委的支持和学生会的协助下,给与参赛选手各类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撰写的宣传资料,让参赛选手能够从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方面,根据个人能力和自身条件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二、初赛阶段,共有12个专业的同学报名参赛,送交参赛作品100多份。参赛选手需同时提交书面文档和电子文档。初赛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参赛作品”为评选内容,共进行1天,期间由学习部和专业指导老师进行优秀作品评选。最后,初赛评选出8份优秀作品进入决赛。

  三、决赛阶段,由于吸取了去年决赛时间过长而导致会场纪律欠佳的经验,最终确定了选手进入决赛现场个人展示和答辩环节,各位选手在答辩环节就参赛作品进行了展示并顺利回答评委的提问,决赛在两个小时就已顺利完成。

  这次大赛有许多东西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改进的。

  首先我们这次活动在院学生会的积极邀请下,请到了咱们院书记和院长等众位领导,使这次活动的会场增添了许多生机,院长书记的激情演讲激发我信息学院莘莘学子的学习热情,和促使同学们能正确面对未来职业的抉择,更加有自信和勇气面对未来。

  其次,这是我们今年第一次开办这样的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还有学生会各位领导的积极参与使活动有序进行。

  但是,因为时间仓促导致了本次设计大赛在决赛赛前场地布置上有所不足,下次定当加以改进。还有许多小细节没有注意到,尤其是会场卫生和秩序。

  的确有许多不足,但我们有信心和能力,在以后会办的越来好,我相信咱们学习部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这个决心的。

  总的来说,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取得圆满成功。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参与奖2名。

  信息学院 学生会 学习部

  20xx年5月9日

学生职业规划 篇3

  外国语言系1x级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圆满举行!

  为丰富校园文化,树立新生奋斗意识,20xx年11月17日晚,外国语言系在教C楼301室成功举办了首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比赛本着“规划未来职业方向,培养当前奋斗精神”的思想,志在将20xx级新生凝聚成一个有目标有志向的群体。比赛特邀外国语言系副主任刘晓光教授担当评委,由外国语言系科技协会负责策划举办,来自外国语言系1x级的10名选手参加了比赛,100多名学生到场观看。

  本次演讲赛内容紧扣“新生大学生涯与职业规划”的主题,同学们以PPT演讲的形式为大家展示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思路,经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开展,同学们学会了一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借助一些测评软件找出自己性格与职业的结合点,对自己所处的各种环境进行分析,最后制定属于自己的道路。比赛中,选手们用精彩的讲解展现着自身的魅力,一步一步将自己的未来规划呈现给大家,讲解结束之后还接受了评委的统一提问和点评。同学们有的立志回到家乡,有的要继续读书,在科研方面有所建树,还有的打算去企事业单位应聘。选手们演讲内容积极健康,精神风貌昂扬向上,展现了10级外语系学子的风采。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三名参赛选手以其极富表现力的演讲、自然大方的`舞台形象和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涯规划设计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

  活动最后,外国语言系副主任刘晓光教授为此次比赛点评,他指出,职业规划既是人生规划的技术,也是指导人生的分析工具,同时强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将规划落实到行动中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学生职业规划 篇4

  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我想提些个人观点。没有别的意思,不同意的也请见谅,希望没人拍砖就好。我觉得对于大学生职业规划应该立足于一个课题,需要上升一下层次,而不是停留在具体的几项事情上。这和培训工作是很类似的。举个例子吧,培训如果就停留在课程内容上,而忽视了学员的需求,只是一味的强制挤压,最后结果并不一定会如我们所愿。所以职业规划,更是要任重道远,不是讲几个故事,说明几个道理,让他们从中感悟就完了。而是要有体系,有系统。把职涯规划开发成一套系统来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职业选择和个人发展的问题。

  其实看过一些国外的书,在国外,真正的职业规划从高中就会开始。从我国国情来看,上大学前跟学生们谈择业、或者简单的谈择校都是空话。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大多还是处于家长的控制之下,进入大学则不然了,很多人离开家,面对新的世界新的生活。学知识的方式以及面对社会的方式也会产生很大的不同,这时候会产生很多的问题,而且随着阶段的不同,问题也在随之增加,在毕业前夕进入一个顶峰。就我们自己这代人来说,问题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大学入学期:

  1、我选择的专业有前途吗?

  2、我该如何规划大学4年的生活?

  3、我的理想究竟是什么?我没能力成立什么机构,我只想借助自己的平台,给更多的人提供了解自己的机会。积累大家的需求,最后有机会给更多的`朋友去分享。

  我必须承认一点,以上的很多问题,是我当时的困惑,可能现在的学生增加了更多的内容。另外,我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一个课程体系的开发,如果完成也只是皮毛。借此机会,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来探讨吧。希望有人愿意和我一起来研发这个课题。

  有人会说,已经很多老师在乐此不疲的这么做了。我想说,那是他们,很多人只是拿老师的思维去看问题。而我经历了学生时代,我抵触过,我更愿意接受那些用学生的思想去思考问题的人。

  其实在人生的旅途上,谁是学生谁是老师呢?

学生职业规划 篇5

  编导专业毕业生短期职业规划(1年内)1、前三个月,初入职场难免需要一定时间的过度。这段时期内,你要尽快的接手工作,多开点小灶,利用业余时间去阅读书籍或是实践操作,样自己尽快的跟上同事的步伐,从而融入到团队工作中。2、4~6个月,可能会因为工作的熟悉而产生一定的怠倦感。出现这种情况,你要第一时间调整自己的情绪,重新找到学习的方向,能焕发你的斗志。3、大半年的学习适应,让你对职场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候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不能放弃自己的思考,就算作品被上司驳回,就算已经被规定好内容,你也要尽可能的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工作中,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而且通过那么长时间的`了解,后几个月是职场新人最容易出成绩的时候,你可能因为一个好的创意或是一个不错的剪辑,就被上司所肯定,所以这时候千万不要懈怠。

  编导专业毕业生长期职业规划(10年内)1、1~3年,短期来说,编导专业毕业生一般都从事一线工作,大多需要承受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这时候,你需要通过职场经验的磨练和老同事的指导,尽快的掌握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争取早日摆脱机器的状态,能独立思考创作。2、4~6年,通过初入职场的磨练,你已经能非常熟练的进行独立操作,这时候你所要做的便是通过独立的工作,尽快的确立自己的风格,摆脱别人的影响。这样有特色的发展,对你以后的晋升甚至跳槽都有这显著的优势。3、7~10年,事业上升期。这时候,你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实践经验,也明确了自己的风格,所要做的,便是趁着年富力强的黄金期,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拼上一把。争取摆脱操作者的工作,将自己提升到管理的范畴。

学生职业规划 篇6

  一、大学生职业理想与组织行为管理

  职业理想是社会理想在个人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只有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职业理想才能得到社会的肯定和支持,并得以实现。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工作,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1.加强职业理想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我国社会的经济面貌,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与此相适应,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也产生了变化。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择业倾向中存在着消极因素: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片面追求个人实惠;有的学生滋长了“挣钱多就是好职业”的思想;选择职业不顾社会的实际需要等。实践证明,任何正确的职业理想,都不可能是先天固有或自发产生的,都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组织管理才能形成。要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和管理,引导和教育学生把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把学生对物质利益的关心转化为强国富民的动力。

  2.加强职业理想教育的组织行为管理。第一,要明确工作归属,配备得力人员。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基本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发展指导、学生事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是核心性工作,学生发展指导是主体性工作,学生事务管理是基础性工作,从而构成三大管理系统。这三大管理系统既要有侧重点和不同的明确分工,又要在学校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共同协作。一般而言,职业理想教育应由“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级系统应把职业理想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子系统,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力,互相支持,切实有效地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第二,要制订职业理想教育的具体实施计划。实施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要了解国家和社会对学生职业理想的基本要求,分析学生的职业理想状况;二是要根据需要与可能,确定职业理想教育所应完成的任务和应达到的要求;三是要根据主客观条件,确定职业理想教育的方法、步骤和措施,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四是要发动教师把职业理想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五是要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六是要开展职业理想教育的科学研究,这也是加强职业理想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

  二、大学生就业准备与组织行为管理

  大学生能否顺利地就业,能否尽快地适应社会工作需要,不仅与他们的知识结构有关,而且也与他们的各种就业能力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组织行为管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各种能力。

  1.职业实践的`形式。从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一般都比较看重以下几种能力:一是书写与写作能力;二是口头表达能力;三是组织管理能力;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当今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普遍要求,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更不可少。很显然,这些能力都不可能是天生的,都必须通过后天的努力和培养才能形成。

  而职业实践则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基本途径,是为学生将来就业做好准备的必要措施。职业实践的基本形式:一是生产实习,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知识等。二是做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其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三是第二课堂活动,实践证明,第二课堂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扩大知识面,锻炼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增强体质,陶冶情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职业实践的组织行为管理。第一,要加强对职业实践的领导。职业实践领域广泛,涉及面大,各种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生活方式都会通过不同渠道进入职业实践这个广泛的领域,而我们有些青年学生识别是非真伪的能力又比较薄弱,因此容易受到消极的影响。另外,职业实践又是一项内容多、工作量大的复杂工作,既需要大量的组织工作,又需要一定的经费、设备和指导力量。所以,必须加强职业实践的领导和计划工作。

  第二,要按计划组织职业实践活动。组织职业实践要力争结合:职业实践同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巩固消化专业知识相结合,同为社会服务相结合。在职业实践活动中要进行检查,活动结束后要总结交流、评比表彰。同时,职业实践要争取社会支持,与厂矿企业等单位建立比较稳定的联系,形成培养人才的“联合体”,开辟职业实践的基地。

  三、大学生职业选择与组织行为管理

  能否正确选择职业,直接影响到走上工作岗位后才干的发挥和工作成效的高低。

  1.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为了帮助大学生能把社会需求与自己的志趣、能力、专长结合起来,选择一个能学以致用、能有所发展的、理想而又合适的职业,帮助大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职业方向更好地求学,对学生进行职业辅导与就业指导,帮助他们选择职业,并向用人单位大力推荐,支持企业择优录用。

  2.开设职业辅导课,提供就业有效信息。一是开设职业辅导选修课或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确立恰当的求职目标,掌握行之有效的求职方法;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讲解求职和就业的一般工作程序,提高学生的就业应聘能力;三是积极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的信息,向学生及时公布,提供与就业有关的个性咨询服务;四是为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多方面信息,使用人单位提前了解学生,扩大录取机会。

  四、大学生职业适应与组织行为管理

  如何加强组织行为管理,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展多渠道、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就成为学生组织行为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1.改变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强调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要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了解未来职业的要求。尤其要抓好生产实习这一重要环节。通过生产实习,学生可以形成对自己职业活动的可能与困难的相互关系的正确评价,可以增强从事职业活动的信心,自觉地克服职业实践的不适应性。

  2.积极组织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课外指导,积极组织勤工助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非常重要的途径。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类型的活动,如邀请毕业校友回校介绍职业适应的经验,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因此,高校在加大教育指导力度的同时,要科学地把握好教育管理的立足点,帮助大学生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和职业发展方向,提升大学生生活质量,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学生职业规划】相关文章:

学生职业规划06-09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06-30

学生职业规划 15篇11-02

大学生职业规划11-02

学生职业规划(15篇)11-08

学生职业规划15篇11-06

学生职业规划3篇07-28

学生职业规划5篇07-29

大学生职业规划08-07

【精选】学生职业规划四篇08-02